来源:中国书法网  作者:陈履生

困难?毫无疑问,我们必须正面地表现伟大的决策和周密的部署,表现激情的投入,表现八方的支援,表现战“疫”的可歌可泣,如此等等都是应该的,都是重要的,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有流传后世的能够反映历史的深刻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我们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反映社会事件中的本质问题,而不仅仅是喜剧式的赞美。人们通常希望一个悲剧事件能够得到相应的妥帖的表现,像历史上的很多优秀作品那样,用语言的力量让艺术传之久远,成为这个历史中最精彩的记录。因此,不管是赞美还是歌颂,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我们当下社会中的重大事件以及人民的关注,都应该以人文的精神来表现社会的关切。依然要回到艺术的本体中,依然要用艺术本体中的多样性以及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不仅仅是单一的。

  如果我们的美术创作把一个非常复杂的重大社会事件变成了一种单一性的艺术表现,那么,就不能揭示这一重大社会事件的本质问题,以及它对于人民对于国家的重大影响,而这一影响不仅是在一个过程中的特殊性,也不仅是在这一过程中的医护人员忘我的努力以及无数志愿者的积极作为。这之中既有他们的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又有为了生命所付出的种种,以及在这个事件过程以及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也有人们所能看到的医者仁心、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人民所付出的忍耐以及配合国家所做出的牺牲。这需要美术家在一个宏大的社会叙事背景下,用艺术的形象来反映这一重大社会事件中的复杂性和众多的社会关系,而不仅仅是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符号以及一些人员的简单组合,更不是以照片为蓝本的那种以画照片为主流的创作方式。我们的美术创作应该有更好的构思立意,应该有像作家反映社会生活那样对于现实的更深刻的反思。当然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方式,而美术创作如果只是停留在对于照片的描摹这种最简单的表现方式之上的话,就不可能产生精品力作。

  今天,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美术创作所遇到的问题,还连接着17年前SARS期间的美术创作。当时也像今天一样,有着美术界的闻风而动,也有层层发动。很多的美术家画了无数的作品,而相当一部分画家今天依然用同样的方式在画17年后的这场重大社会事件的画。回首一下,17年前的那批创作中,还有几幅作品存留在美术史上,成为我们今天的记忆所在?可能也就是中国美术馆中收藏的那几件屈指可数的作品而已。如果我们今天依然是重复17年前的创作方式以及创作行为的话,那今天创作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回归到艺术本体上来面对如今重大的社会事件,用本体的力量来揭示对重大社会事件的反思。而歌颂也不是那种浅白的,千篇一律的,而应该有一种思想深度。艺术需要真善美,不需要太多的装饰,我们希望艺术能回归到本体上来反映人民所需要的美的内容以及真和善的本质,而让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能够传之久远。(文\陈履生)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匆匆落幕的顶级艺博会 如此解读艺术赞助
·下一篇文章:从伦勃朗到莫奈,看欧洲绘画500年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bksh.cn/news/shidian/2031818831CABK4F5032G6HG3GHD93.htm